重庆市渝北区乒乓球协会

会员风采

-Members' demeanor -

艾迪

- 走少有人走的路 -

1578536321566046.png


这是一对师徒的故事,也是一段偷师学艺的佳话。海外战神归 来,本土球迷仰慕,葛锋与艾迪的结缘,当是乒乓技艺从出走海外到回归本土,形成了绽放重庆、辐射周边的化学反应。师傅与徒弟 的相遇,也需要心灵的呼应和气场的磨合。他们相互激励,点燃内心的火焰——最终,徒弟成为了师傅。


偷师学艺少年郎

在重庆,流传着一个“火锅偷师”的故事:16岁的张二娃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火锅,可是做火锅的配方具有排他性,越传得多,自家火锅店的生意就会越受影响,因此火锅的配料一直是独门秘方。为了得到秘方,张二娃一直诚诚恳恳任劳任怨当了一年多学徒。可是师傅仍不肯相传,每次配料的时候,总是自己关上门,在里面偷偷配料。


无计可施的二娃最后想了一个办法。他每天早上 6 点最早去上班,把所有的材料称一遍。到了晚上,又是最后一个下班,把所有的材料再称一遍,算出了每锅材料的比配,然后自己调试,反复琢磨。有一天,师傅发现了他的秘密,非常感动,说,二娃,既然你做学徒都这么用心,我把做火锅的秘方传给你。再后来,二娃自立门户,经过用心经营,成为了几家连锁火锅店的大老板。


无独有偶,重庆乒坛里也有这样一段偷师的佳话。当年 20 岁的艾迪,来自昆明,是一名重庆邮电大学的普通学生。而25岁的葛锋,从德国归来,已是名满重庆的乒乓男神。艾迪为葛锋多次大赛上力挽狂澜的神奇表现所倾倒,也被他潇洒的技术和所向披靡的成绩所折服。


满怀对葛锋的无比崇拜,更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驰骋,但艾迪既不好意思去请教,也没有钱交学费和训练费。于是,偷师成了他别无二法的选择。为了偷学技术,艾迪每天从南山上的重庆邮电大学来回坐三个小时公车,到狂飙俱乐部守着葛锋。观察他的训练方法,研究他的技术特点,风雨无阻。


如何调整步法?发球接发球有什么套路?每个球怎么处理得合理?如何分清旋转……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细节,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回去之后,艾迪将每天的心得 记录在笔记本上,反复琢磨,不知不觉居然记了一本笔记。


葛锋对不熟悉的人不爱开腔,艾迪也不喜主动搭讪,就这样,两个少言寡语的人保持了将近一年的沉默,相望于江湖。


从拜师到出师

直到有一天,经常陪儿子打球的葛妈妈打破了这沉默,她给葛锋说:“锋儿,艾迪那个娃看起挺不容易的,每天从南山这么远来看你训练,你就收他为徒吧?”


“好”葛锋二话不说,点点头就答应了。


71为了兑现这个“好”字,便是几年来漫长的技术传授。每天艾迪都守在狂飙俱乐部,等葛锋带完最后一堂训练课后,再和他练习一下。无数个日子,伴随着小球的滴答声,师徒两人摸爬滚打,切磋技艺。有时候是攻防转换,有时候是战术相授,甚至还包括了体能训练。遇到葛锋太累或者有事,艾迪又默默坐一个半小时车回学校。葛锋也毫无保留,将在专业队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倾囊相授,从来没有收过艾迪一分钱学费,还时常请他吃饭喝水。艾迪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,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,慢慢地从 业余高手进步到专业队水平,师徒感情也日渐深厚。


2011 年,代表云南省最高水平的“红河·天星实业杯”乒乓球赛在昆明举行。 艾迪第一次邀请师傅到云南参赛,也是师徒二人第一次在一个队中进行比赛。很多昆明的球迷都充满了期待,想看一看艾迪口中经常说的重庆一哥的风采。


没想到的是,葛锋大开大合的打法在云南完全施展不出来,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,完全没有了在重庆的潇洒自如,在团体决赛中丢了两分不说,单打第一轮便被淘汰出局。艾迪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,平时都习惯了依靠在葛锋背后,这下靠山没有了,只剩他一个人单兵作战,心里十分没底。葛锋却对他很有信心,说道:没关系,你比我更适应这里的气候,我给你做场外指导,你放开打好后面的比赛。


结果艾迪一路顺利地杀进了决赛。决赛对手是云南队现役主力马建——他在半决赛中淘汰了云南队一号主力和祥,气势正盛。


艾迪心里想,你再厉害也不如师傅,而葛锋在场下也给了他莫大的鼓励。在比赛中,艾迪一分一分地死拼对手,每局几乎都打到了10平,最后在决胜局中以两分的微弱优势取得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。云南《春城日报》刊文为他点赞——昆明草根球员战胜专业队员!


赛后,艾迪问葛锋:“你觉得我打得怎么样?”


葛锋回答:“这是我看你打过的最好比赛。”


从此,艾迪摆脱了师傅的呵护,一发不可收拾,在赛场上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,几乎横扫了云南所有大赛的冠军——两届省运会冠军、两届市运会冠军、三届乒协杯冠军、两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单打冠军,两次代表云南出征中国乒乓球职业联赛,两次代表缅甸国家队参加东南亚运动会。


高原上有更高更广的天空

1578536288314209.png

艾迪在小学成立的乒乓球培训基地


艾迪是个典型的理工男,他学的专业是重庆邮电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。然而毕业后,他被重庆移动分配到非主城区,因地域原因无法角逐顶级赛场。两次出国打球执教的打算也没有实现,他最终放弃了这份工作。母亲劝说他:既然选择了乒乓球,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。重庆、四川人才太多,世界冠军也多,你的水平在那里不算什么,如果回到家乡云南,机会则更多。艾迪听了母亲的话,便回到了在小学成立培训基地,是将来乒乓球发展的主要方向73昆明,在昆明市体育局下的体育学校担任教练,负责昆明青少年培训和省运会。昆明这个地方,其实非常不容易出乒乓球人才。首先是因为海拔接近 2000 米的高原,空气稀薄,球速更快,训练难度非常大。云南的队员到平原去参加比赛,得先有两三天的适应期,调整击球点和速度,水平起码要打 70% 的折扣。而外地的 运动员更不适应昆明的气候,技术越高的 选手,到了昆明便受限越多。因此,全国大 型比赛以及各队训练很少选择到云南举行,云南的选手也很少到外地训练,少了很多交流的机会。


另外一个原因是云南男队解散接近二十 年,运动员和教练都产生了断档,这个时期几乎没有好的教练来进行青少年的培训,也便鲜有人才苗子涌现。各俱乐部虽有一定规模,但大都采用兴趣班业余训练的方法,没有正规、科学的体校训练体系,和专业队之间也没有良好的衔接交流。


艾迪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。在分析了云南乒乓球的现状后,他深入思考了自己作为专职教练的发展方向,决心从青少年着手,致力于提高青少年对乒乓球的兴趣培养,专注于青少年球员业余球员的提高,走一条体教结合的路,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、既不放弃学习又有一技之长的队员。


他以昆明八中作为起步,开始了青少年培训。他的训练方法不是单纯的一对一训练,而是像体校和专业队一样,每次训练大约二十到三十个孩子,从基本的热身、技术训练到体能训练,都传承了四川队专业训练的理念。孩子的训练时间基本上都在课余,艾迪从此再也没有了太多娱乐时间。当别的年轻人花前月下,在电影院和娱乐场所度过悠闲时光的时候,艾迪却日日夜夜和一群孩子软磨硬泡,手把手地将乒乓技艺和执着专注的品格,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孩子们的竞技训练和性格养成中。


梦想实现的路,未必一直充满鲜花和掌声,但是它始终像向日葵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。青少年的启蒙训练与成年人不同,是一个需要耐心专注沉淀的事业,而且短期内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成效。艾迪独自在云南摸索前行,四年后,他用自己的成绩回击了各种质疑。他带出的第一批孩子在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大放异彩,包揽了乒乓球比赛全部 13 块金牌中的 11 块。而后,艾迪在昆明又开辟了两个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,目前正在筹备更多的乒乓球学校以及对外的交流合作。


勿谓知音稀,琴声有人听云南偏居西南一隅,如何带动昆明的乒乓球氛围,让更多的昆明人见识高水平的乒乓球竞赛,也是艾迪一直在推进的工作。


在艾迪的学员里,有一位慕名而来的学员,他叫袁明。袁明是一位企业家,由于长期应酬缺乏锻炼,体重一度达到了 200 多斤,并长期伴有高血脂高血压。自从和艾迪一起打乒乓以后,袁总的体重减到 160 多斤,回复到健康的状态,并从此爱上了乒乓球。袁总鼓励艾迪从事乒乓球事业,赞助艾迪筹划了多起全国范围的乒乓球邀请赛。


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“2014 年春城准达杯”,“准达杯”策划定位为云南省最高级别赛事,总奖金最高,邀请运动员水平最高,覆盖范围最广。国家队退役及现役专业队、甲 A 等队员都有二三十人,其中现役国家一队的聂维刚获锦标赛团体亚军,李木桥则刚获全国锦标赛双打亚军。胡彬、汪家男代表西安,“黄老邪”黄建疆领军北京,广西队由两名甲 A 新秀任博文、彭博担纲,华东理工几乎全员出动,云南队更是以出征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的阵容参赛。云南的球迷从没见过这么多大牌球员齐聚云南,比赛从第二天开始,看台就破天荒地全部爆满。比赛影响力之广, 堪称云南乒乓届十几年来的头号盛事。大赛圆满结束很长时间以后还被大家津津乐道,云南的球迷们也因此认识了这些活跃在乒坛上的高手们。


之后,袁明和艾迪还共同举办了玉溪铭天乐享杯等比赛,并组队参加了众多省内外的乒乓球赛事,为推动云南业余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
席慕容曾写过 :“日子像是书页里的插图,再精致美丽也必须翻过去。”对顶尖运动员来说,从一线退役下来之后,面对的常常是没有对手的孤独,甚至连练球的人都没有,导致自己的技术在平凡的日子流逝中渐渐失去光华。如何在退役以后再为乒乓球事业绽放光彩,甚至哪怕只是与自己的内心进行砥砺,看淡自己曾经的辉煌,保持对乒乓球的热情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而艾迪,在昆明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。


人生之路,四通八达,各自通向不可预知的命运和远方。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更宽敞、更平坦同时也更喧哗的道路,而艾迪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,在这条路上,风景独好,他一直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,看到更美好的风景,也更接近心目中完美的自己。

加载中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