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渝北区乒乓球协会

新闻资讯

-Association Brief-

重庆体育文物动起来|5届世乒赛 见证重庆体育裁判最高纪录

- -

image.png


重庆目前体育裁判工作的最高纪录是刘吉荣老师创造的,从1994年成为国际裁判以来,她一共参加了5届世乒赛裁判工作,还执裁了许许多多其他各级赛事。前不久,刘老师向体育博物馆捐赠100多件相关藏品。


image.png


这些藏品包括第43届世乒赛裁判员临场任务通知书、全国优秀裁判员证书、第49届世乒赛纪念品、2007年成都乒乓球世界杯纪念品、数十枚各种赛事徽章、纪念封等。这些藏品纪录了刘老师数十年来裁判工作的光荣经历,记录了重庆体育人对乒乓球裁判事业的付出。


从运动员到裁判员——这也是比赛


刘吉荣1963年出生在九龙坡区,家中姊妹5个,经济条件有限,她是老幺,深得家人宠爱,小时候,哥哥用母亲的裁剪板接在饭桌上教她打乒乓,她觉得好玩,就爱上了乒乓球。


image.png


8岁那年,在九龙坡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,她初露头角夺走冠军。随后被选入重庆市青少年业余体校,早上6:30出早操,白天上课,下午4:30放学后训练,再苦再累,她咬牙坚持下来。


但是,她的运动成绩不理想——重要比赛,特别是决赛到关键时刻的最后几个球,她总是心里发慌,没有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。1975年至1980年,她曾5次参加重庆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,均只获亚军,与冠军失之交臂。


最令她难以忘记的是1987年,她代表西南地区去山西太原参加全国兵器行业乒乓球赛,好不容易进人前三名,眼看有机会夺冠,不料三人积分相等,她以胜负比率0.02分之差屈居亚军。


小学时获得九龙坡区乒乓球比赛冠军的场面再也没有了,回想起一次次失败,有些灰心,心想自己这一辈子,恐怕就只有亚军的命。


1993年底,她有幸参加“中国乒乓球国际裁判员培训班”,走出了另一条宽阔的路子。国际裁判员考试要考英文,课程很难,学习很苦,她到处找资料,认真学习《乒乓球竞赛规则》,钻研《乒乓球竞赛法》,对于抽签编排多次演练,熬夜苦读。


考试的时候,老师叮嘱:“这也是比赛,加油!”1994年底,她顺利通过乒乓球国际级裁判考试,成为重庆市首个乒乓球国际级裁判,得到这个消息,她忍不住眼光潮湿,这一次,她当真是胜利了。


image.png


从国内赛场到国际赛场——规则就是法律


成为国际裁判就要走向国际赛场,1995年,她首次参加第43届乒乓球世锦赛执裁,这场赛事执裁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
image.png


本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半决赛,她任副裁判,与美国的阿里搭档。当时采用每局21分制。比赛来到19:19,最关键的时刻,一方运动员发球违例,阿里毫不犹豫判罚1分,让另一方运动员20:19领先,发球方有意见,向主裁判阿里申诉,阿里坚持判罚,继续比赛。发球方再次发球,习惯动作继续违例,阿里毫不手软再判罚1分,另一方以21:19获胜。  


比赛结束,刘吉荣感到扣人心弦,请教主裁判阿里:“那么关键的比分,为什么不先给一次警告,给人家一次机会?”阿里回答:“规则就是法律,法律就得执行,法不容情。”


严格执裁  真诚待人


从1995年首次参加第43届乒乓球世锦赛执裁之后,她先后参加了第48届、49届、53届、5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裁判工作。还多次担任世界杯比赛、国际巡回赛、全运会乒乓球裁判,并担任全国乒乓球裁判长工作20余次,逐渐形成严格、果断的裁判风格。


时间来到2019年,山西,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,刘老师在一场执裁中碰到两个削球手,平均每一分打200多板,打到3:0,竞赛时间就被用完了。规则确定,这种情况开始实施轮换发球,每一分必须在13板之内结束战斗,超过13板,直接判接发球方获胜。这13板怎么确定呢?需要计数员在旁边报数,当时的计数员还没见过这样的比赛,有点紧张,数不清楚。刘老师耐心帮助稳定情绪,公平、准确完成裁判工作,最后双方运动员心服口服。


image.png


在几十年的裁判工作中,这样的例子还非常非常多,虽然在执裁时严格果断,在生活中刘老师真诚待人,得到运动员好评。担任市六届残运会乒乓球赛裁判长时,要求全体裁判主动为运动员服务,主动学习手语,牵着智障运动员的手带领他们入场。当智力残疾人在赛场上情绪暴躁时,要求立即暂停比赛并安抚运动员,当轮椅残疾运动员因身体受限,不能顺利完成比赛,耐心等待运动员恢复体力,鼓励他们完成比赛,让他们感受平等参与运动的快乐,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
这几十年裁判工作中积累的各种证件、徽章、纪念品、工作记录等,她都耐心保存,分类整理后全部捐给重庆体育博物馆,希望能传承体育文化,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乒乓球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。


加载中。。。